脾虚详解-转载
脾虚是个老话题了,每天仍然收到不少朋友咨询,在和各位朋友交流过程中,多数都有脾虚,看起来,脾虚是个普遍性问题,所以有必要结合最新的一些研究心得和经验,重新写篇文章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脾的作用
人体有两个根本性的东西,就像房子的两根支柱,一是肾,为先天之本;一是脾胃,后天之本。先天之本(肾),这个咱们没法决定,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,后天之本则取决于自己的保养。
脾胃虽然经常一起说,其实功能有区别。胃是仓库,吃进去的东西都放到这里,脾则主运化吸收。当然,中医理论里,脾不单指脾器官了,你可以理解为消化吸收系统。很少有先天脾虚的,不是没有,真的不多见,多数的脾的问题都是后天形成的。
咱们细说下脾的作用,弄清楚这个,你就知道其有多重要,说是后天之本真是名副其实。
①运化。
也就是运输和消化的意思,吃进去的东西首先到胃里初步加工但还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,必须要被脾进一步运化才能产生精微营养物质,才能被身体利用。咱们平时为何要强调:脾胃不好,再好的东西也无法被吸收呢?就是这个原理。所以,想滋补气血什么的,须先健脾。
生成精微物质后,脾还要上输到肺,再靠气血的运行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进行滋养。根据五行理论,脾土生肺金,脾不好,也会影响肺的功能,肺主气,那就逐渐的气虚了,气虚则必然导致血虚,气血不足就这么来了。
这实际上是脏腑功能弱导致气血差这么个过程。
②水液代谢。
此点和湿气有直接关系,如果代谢失常,那么痰湿,湿热等等都来了。
有一句经典总结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;脾病生湿;脾为生痰之源”。
③统摄血液。
使之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血管之外,常见的月经淋漓不尽,量过多等,都要考虑和脾虚有关。
脾主要有这三个作用,如果脾健康的话,那从外表也能看出来:肌肉丰满,四肢温暖活动轻健有力,口唇红润而有光泽。
反之,人显得比较干瘦或虚胖,精气神差,肌肉松软无力或者根本没肌肉,面色差,口唇缺乏血色等等,给人感觉不太健康的样子,其实都说明了脾虚,导致消化吸收差,吃进去的东西无法转化成气血来滋养身体。
脾虚的表现
脾虚之后,必然影响食物的运化和吸收,进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和不适,上面说的几个形体表现,是从外表上观察得出的症状,再列几个决定性症状:
*舌边齿痕(如锯齿状),就是舌胖大,老是碰到牙齿,久了就有痕迹;
*口水多,比如睡觉时,老是把枕巾给弄湿了;
*饭后就想大便,特别是喝冷饮或油腻之品也不舒服,说明运化不了;
*有食欲想吃,但吃几口就饱了,饭量变小;
*大便不成形、稀溏;
*身体沉重困倦乏力,嗜卧多睡或饭后困倦欲睡;
如果长期有以上几种症状,要考虑脾虚了。
脾虚其实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,初始阶段是脾气虚,此时症状较轻,如果及时调理那就很容易恢复了。但如不引起重视,长期得不到调理健脾,那就演变为脾阳虚了。
脾阳虚,是脾气虚的进一步加重,到了这一步,脾虚就比较重了。
除了有上述脾虚症状,还兼具四肢冰凉、怕冷畏寒、久泻不止、不能吃凉的,一吃就拉肚子,如果仍然得不到调理,那就容易往寒湿方面发展了。
脾虚长期不调理的后果
在中医五行中,脾属土,大家可以想想,土地是万物之母,咱们吃的东西都源于土地,把脾和土相关联,说明了脾对人体的重要性。有的人直接把脾给拿掉了,免疫力都很低了,虽然中医的脾不等同于脾器官,但其在整个脾系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。
作为后天之本,脾一旦失养,意味着吃进去的东西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,身体也得不到充分滋养,列举几个常见后果:
*滋生痰湿。
上面也提到好几次了,脾虚无法充分消化吸收食物,容易滋生痰湿等半成品,这些排不出去都随经络流转全身,滋生各种慢性病,比如高血脂等。
*气血不足。
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脾虚了,意味着气血化生过程不顺利,时间久了,必然导致气血供给出问题,导致气血虚弱,常见面色萎黄等都是表现。
*四肢无力。
脾主四肢肌肉,脾气不足则四肢无力,饭后更加明显。
*影响食欲。
脾运化差,必然导致对食物需求减少,就像煤炉,放进去的煤无法被充分燃烧,都堆积在里面,就没法往里添煤炭了。
所以饭量越来越小,吃几口就饱了,关键是还饿得慌。
*滋生湿气。
痰湿是湿气的一种,脾是运化水液的,脾虚运化不力,也能滋生湿气,导致水肿等并发症。
*月经不调。
脾有个功能是“统血”,脾虚统摄不力,则月经淋漓不尽,量突然变大等都来了。
总的来说,脾虚长期没有调理,那影响比较大,主要是各种慢性病容易滋生,后天之本并非没有道理的,脾这个根本不给力,其他人体功能都要受影响。
脾虚是怎样形成的?
上面也提到了,先天性脾虚不多,多数是后天失养所致,可以回忆下,往前推几年,还没脾虚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这样了。
导致脾虚的因素有这么几个:
①饮食不节。
*暴饮暴食吃到撑,超出了脾胃的加工能力,那必然伤及脾胃之气;
*过于饥饿,不按点吃饭,饿久了也伤脾;
*节食减肥这个就是个坑啊,很多人往里跳,节食减肥可能没错,但力度和节奏要把握好,不然就伤脾了;
*肥甘厚腻吃的过多,大鱼大肉,这些要消化比较耗费气血,吃多了也容易伤脾;
*饮酒无度,酒是湿热之物,湿热作为一种外邪,也容易伤脾困脾;
*过食寒凉之物,寒伤脾阳、胃阳;
*过食甜食,有的以蛋糕等甜食为主,甜食很难消化,滋腻的,多吃困脾伤脾。
大家注意,咱们上面提到的,说的是超过了一定的限度,控制得好就没事,关键是很多人没有想着控制。
②情绪失调。
很多朋友都知道“思虑过度伤脾”,何为思虑过度?正常的思考问题,做研究这些都没事,并不涉及到情感波动。
所谓的思虑过度说的是一种负面的过度焦虑和情感上的低迷,比如失恋了,多疑敏感,胡思乱想,浮想联翩,郁闷暗生,肝郁也在此范围等等。这种情绪持续久了,轻则胃口差饭量小,重则恶心呕吐。
③纵欲伤肾精。
怎么所有事情都和纵欲扯上关系呢?因为纵欲损伤肾精,肾精是人体最重要的基础物质,其盛衰决定了生命的发展历程。肾精并非单纯肉眼看到的有形之精,还包括了五脏之精,其中就有脾精。咱们也一再强调,纵欲伤的绝非仅仅是肾,还包括五脏六腑与气血。
④外邪所伤。
最常见的有夏天的湿热之气,如果不注意防范,就容易进入体内伤脾;再比如长年从事水中作业,或者内地人到海边工作都容易滋生湿气,湿气会影响脾气健运,久了就脾虚了。
健脾思路
如果脾虚了,还有办法补救么?脾虚只是一种失调状态,不属于疾病,去医院检查可能也查不出问题,是可以恢复的。只要按照咱们下面讲的去做,最大限度改善是没问题的,这个要有信心和耐心。
⑴纠正观念。
纠正什么观念呢?总是依赖吃药食疗来调理,岂不知,很多脾胃问题压根不用吃药,每天把细节做到位了,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,都有明显改善了。在身体没有生理性疾病时,一定是把药放在次要地位,且不说其有副作用(毒性),主要是没必要吃药。
说这点,就是提醒大家重视日常养护,药物不宜因为方便食用就当成首选。
⑵吃好饭。
90%的脾胃问题都从吃饭上得的,吃好饭看起来简单,但要坚持长期做到位并非易事了。上面也讲到了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脾虚,要健脾首先要把这些坏习惯给戒掉了。
为了加深印象,咱们不妨简单重复下:
*避免暴饮暴食,三餐不定,过度节食减肥,不吃早餐等坏习惯;
*如果能配合早睡,尽量不吃夜宵,吃也要清淡;
*少吃一切寒凉之食,比如冷饮,冰激凌冬天还有女孩子好这个;
*严控一切甜食,吃可以,但不能贪吃,比如含糖饮料、咖啡、蛋糕等等,容易发胖长痘;
*控酒;
总的来说,各种食材加工方式清淡些,不要放那么多调料,弄得油腻什么的。
⑶适当动动。
久坐不动的危害,很多朋友已经感受到了,所以非常有必要多动动。
主要是从心理接受认可运动的好处,要养成习惯就好,就用不着强迫自己刻意运动了。
*坐一会起来走动下,伸伸胳膊也是好的;
*饭后散散步,不宜吃完就坐下玩手机、看电视、打游戏了;
*如果时间充裕,也可抽空跑跑步,打打球都不错。
⑷情绪顺畅。
谁都想每天开开心的,情绪顺畅,但人生于俗世,难免有七情六欲,也包括一些不开心的负面情绪,谁都避不开。区别在于能否及时调整,“及时且迅速调节情绪的能力”是一种比较稀缺的能力,有的人睡一觉就好了,有的睡好几觉还走不出来。
有意识的调整是第一步,有的朋友习惯于沉迷于各种不良情绪,比如生闷气,胡思乱想,只要开个头,那就没完了,睡不着,吃不香,不光伤脾了,体质也会受影响。
情绪调节咱们说过很多,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了,今天只重复最简单直接的一招,不要宅着,去做点新鲜的事情,不要在意管用不管用,闭着眼就去做就行了,说不定有新的收获,反过来心情也好了。
⑸坚持节欲。
纵欲的危害不多说,相信很多朋友自己也体会到了,N多文章都要讲这个,因为其影响较大。不管目前有否脾虚症状,记得节欲百益而无一害。
⑹防外邪。
生活各方面都很健康,如果被外邪趁虚而入导致脾虚,那岂不是很冤枉么?
如何预防呢?
*穿好衣服,如果要去湿气比较大的地方,不宜过多暴露在外面;
*避免长时间游泳,特别是夏天,会出汗,湿气容易通过毛孔入侵;
*夏天适度出汗,不宜长久呆在空调房,毛孔闭塞,不利于湿毒什么的外排;
*夏天炎热,可以常吃点粥:绿豆+白扁豆+薏米。
⑺健脾通用技巧。
①食疗。
*代茶饮:黄芪+大枣+炙甘草,3-5克,煮水或热水冲泡喝,针对脾气虚;
*代茶饮:干姜+大枣,3-5克,煮水或热水冲泡,针对脾阳虚(温阳补火,上火者忌用);
*食疗粥:白扁豆+炒薏米+怀山药+大枣+粳米,一起煮粥喝,不过要煮烂,喝汤吃豆,但不要多用,一碗足矣,比例自己搭配。
②穴位。
可以常常按摩以下穴位 ,如果兼具脾阳虚等怕冷畏寒之症,还可以艾灸这些穴位。
*三阴交;*血海穴;*阴陵泉穴。
③药物。
凡用药必定辩证,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,所以也没有通用的健脾药物,必须对症才行。
下面会讲这个。
⑻脾虚问题辩证。
上面讲的措施,适用于绝大多数人,都没有什么副作用,正常人做到了脾可以保养的很好;轻度脾虚的做到了,可以有效改善。如果脾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,并且衍生了其他并发症 ,可能就需要个性化调理了,说几种常见情况。
①脾气虚。
*如果症状较轻,按照上述所讲改善即可;
*如果较重,影响到日常生活了,可以试试四君子汤,健脾补气经典方。
②脾阳虚。
症状如上所讲,是脾气虚的加重,寒症比较明显。
*如果症状较轻,按上述所讲改善即可;
*如果较重,受寒即泄腹痛等,可试试理中丸或小建中颗粒,皆属经典方。
③脾虚湿气。
湿气种类很多,程度也不同,要具体分析,
A:普通的脾虚湿气。
*平胃散加减(苍术/厚朴/陈皮/甘草/大枣);
*四苓散(茯苓/猪苓/白术/泽泻)。
二者有时单独用,有时则合用。
B:痰湿。
常用二陈丸(汤),属经典方。
C:湿热。
*二妙丸,常用的针对湿热下注等,属经典方;
*拍打委中穴,清热利湿。
D:寒湿。
常用实脾饮:温阳健脾,行气利水。
E:水肿。
各种不明原因的水肿,包括湿气,可以试试五皮饮,属经典方。
④脾气下陷。
主要表现为,气短懒言、气不衔接、下腹坠胀、久泻脱肛、小便淋漓不尽、子宫脱垂等。顾名思义,脾气按说要往上升,结果下降了,导致一些下垂下注的并发症。调理思路就是:升补中气,常用补中益气丸(汤)。
⑤脾不统血。
上面脾功能讲了,脾有约束血液运行之作用,如果此功能失调,则血液溢于血管之外,有大出血现象。比如月经过多、皮下出血、便血、尿血,此种情况,舌质比较淡。
调理思路:补气摄血、引血归经,常用归脾丸(汤),也属经典名方。
这部分针对的都是个性化症状,特别是湿气部分,几种湿气表现,都在体质辨别文章中详细讲解,自己可以对照下,不重复。
⑼脾虚的应用。
脾虚怎么还有应用呢?说两个:
①减肥问题。
相当一部分肥胖是由于脾虚运化不力,滋生痰湿水肿而成,这种情况光靠运动,节食,吃减肥药什么的,效果不大。就算暂时减下去了,吃下去的东西又成痰湿了,最根本还是要健脾去湿,具体做法,请参考上述所讲,当然也不能完全靠吃药或食疗,全方位配合。
②滋补问题。
这个问题在票圈说过太多次了,从好几年前说起,现在整天还是有人问,所以只能再次澄清。关于滋补,常见的是补气血,补肾,道理看起来很简单,气血不足那就补气血,肾虚就补肾,但问题是补了好几个月气血也没改善,肾虚还是老样子,说明没有补进去啊!
此时要考虑是否脾虚运化吸收不给力,开头也说了,脾虚吸收消化差,那再好的东西也没法用,要么成痰成湿滞留体内,要么成火郁积于内以致成痘痘了。所以各种滋补品不是那么好吃的,吸收不了吃了也白吃。
咱们的结论是,滋补前一定弄清楚了身体能否消化得了,看舌苔就行,吃前舌苔挺薄的,吃一段时间,舌苔变厚了,这就说明问题了。
建议是,滋补时,要配合健脾一起,这样就不至于虚不受补了。
最后总结,今天咱们说的是健脾补脾,脾土稳固了,身体的基础就牢固了,气血、体质也必然逐步增强,正气足,外邪不易侵犯,少生病。要想获得效果,方法一定要对,大体思路是,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基础,辅助以食疗或药物巩固,顺序不要颠倒了。当然 ,自律比较难,不过相比于健康,一切自律都是值得的,毕竟相比于脾这个后天之本,健康的身体才是人生的根本啊。
原文地址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56851870?utm_source=wechat_session&utm_medium=social&utm_oi=961687269782102016
Post Link: 脾虚详解-转载
发表回复